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內頁主視覺
:::
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

五味屋活動


一、常態性活動
常態性工作是每個孩子都要參與的,只是參與的程度與方式有個別差異。
對孩子們而言就是「在五味屋需要做的工作」(實際工作或學習,都是工作)。

1.商店營運
物資整理、分類、清洗、修繕、標價、上架、櫃臺結帳、捐物者感謝聯繫…等。
店內外清潔工作、午餐準備與善後。
在大學生協助下執行的工作有:捐物者檔案管理、部落格維護等。

2.社區內外物資援助
社區內所需之社區照顧之物資提供,從規劃、挑選、到整理與分送,都是孩子們的工作。(如獨居老人或急難家庭)
其他社區或組織請求五味屋給予支援物資時,孩子們負責規劃、挑選物資、裝箱與追蹤使用狀況。(如八八風災部落、加納納部落、打耳祭布農族部落…等)

3.閱讀
將捐物中適合兒童青少年閱讀的書籍保留,不販售,在五味屋內設置閱讀區。
依照每個孩子的起始狀態,先從誘發閱讀興趣開始、漸漸培養閱讀習慣,若孩子展現出閱讀的穩定性後,再針對需要規劃閱讀策略與書籍。若店內書籍不夠,則依照需求主動募集。

4.學科學習
目前有兩位英語外籍師資,及一位在地的數學老師,每週固定一天,在五味屋讓孩子「從遊戲中」學習英語、數學。
分組或個別課程,依照孩子的意願給予適當的學習內容。
不特別針對課業,目標在於提升學習興趣、加強學習專注力、提高自信心。

5.自主學習
五味屋收工前半小時為「聯絡簿時間」–培養自主學習能力,讓孩子學習回觀與省思自己一天在五味屋的參與,工作團隊依據孩子當天表現,給予每個孩子回饋、加分肯定。記錄自己的學習,是孩子們在五味屋重要的工作。此外,聯絡簿內也記錄了工作累積點數與點數兌換紀錄。兌換物品分為「需要」「想要」兩類,日常需要的物品,不需經過審查,「想要」的物品需填寫原因,藉此培養經濟管理的觀念。

6.體能
每日商店營業結束後,孩子與工作者一起運動跑步,作為體能鍛鍊與團隊的學習。
 


二、主題性活動
主題性活動是選擇性而非全面的,給有興趣、願意長期穩定參與的孩子餐與。活動過程中會給予特殊指導與陪伴。

1.單車
單車是五味屋孩子的交通工具,孩子們看到很多人騎單車旅行來到五味屋,孩子自發要求:「我們也要跟他們一樣騎車去旅行。」為了實現這個夢想,展開單車騎乘訓練、學習修理單車、並學習團隊合作擔任各種角色與任務。單車隊於今年暑假完成「雙鐵環島」,實現孩子們「騎車去旅行」的夢想。

2.農業
參與在五味屋後方、社區的肯納園區、壽豐國中生態園區、豐山國小內共四處,種植洛神花,透過直接參與種植、除草、施肥、環境維護、成長紀錄、年底的採收、加工過程,讓鄉村孩子接觸農業。加工後的洛神花,作為感謝這一年捐物者的回饋。同時培養感謝回饋的觀念與行動。

3.演講
解說五味屋的參訪與受邀演講頻繁,故訓練孩子們做簡單的導覽,也學習用PPT到其他中小學介紹五味屋。演講解說的學習在於培養孩子溝通、對應之能力。

4.吉他
學習五味屋孩子開始學習樂器,以吉他班開始運作。每週由小翱老師來指導。
 


三、個別式活動
個別式是針對特殊孩子給予專門的學習規劃,侷限於少數孩子。個別學習為了避免成為個人收穫,學習規劃中均有「回饋分享」,將所學分享回饋給沒有參加的孩子,作為學習契約的一部份。

1.鋼琴
社區內肯納園為自閉症患者家庭自己組成之家園,肯納園內的仁傑29歲善於鋼琴、需要朋友,五味屋的兩個孩子跟仁傑學習鋼琴。互助學習,並因此讓五味屋孩子熟習與肯納症的特殊族群相處。

2.繪畫
五味屋鄰居中有一位是台北搬來的畫家,五味屋孩子中有童家四姊弟,從小有繪畫天分,故爭取經費、以低廉價格聘請社區畫家擔任童家姊妹繪畫指導,預計年底開設畫展,並請童家姊妹指導五味屋中年紀較小的孩子繪畫,回饋所學。
 


四、外展式活動
「外展」就是是送孩子出去參加活動,每個孩子都有機會,但需要主動爭取,且平時在五味屋店內常態性工作表現積極與穩定,為評估是否推派的關鍵指標。活動所需經費,孩子們必須部分用點數支付,非全額補助。

五味屋孩子參加營隊、研習、工作坊的機會相對較少(甚至沒有),其家庭多數不知道有外界的資源可運用,亦缺乏經費參與。五味屋團隊依據孩子需要,協助推薦與報名爭取孩子「到外面去學習」的機會。先公告活動性質,孩子們需主動爭取、訂定贏得參與機會的條件,完成任務後,需先瞭解營隊、參與後需分享給其他孩子。目前已經參與的營隊有:power英語師資(培養五味屋英語小老師、)筆記本工作坊、企畫書寫作、主題演講、荒野生態營、大學體驗營、環境教育營、Rich達人理財講座…等,並且,10月底爭取參加凱風卡瑪兒童書店所舉辦的作家李瑾綸簽書座談,回來後分享看到仰慕已久的作家親身坐在眼前,心情依舊雀躍不已。

99年11月,孩子們透過甄選、邀請學校教師協同指導的方式,兩位認真積極的孩子獲得擔任「蘭嶼童謠採集影像志工」的機會,四天三夜深入朗島部落服務學習,除了異文化的體驗與刺激,更學習到部落工作者營造社區的歷程。

另外,由伊甸基金會所舉辦的亞運參訪活動,提供弱勢兒童出國拓展視野的機會,花蓮縣十位兒童報名,僅兩名獲選,其中一位即為五味屋的孩子。在甄選的過程中孩子努力替自己辦理各種甄選手續,勇敢向主辦單位提出自己參與的想法與企圖,雀屏中選。
 


五、單元式活動
單元活動是可遇不可求的,或者用「天上掉下來的」形容也不為過。就是會冒出一個人來說:「我會XXXX,你們的孩子想學嗎?我可以義務教孩子。」於是,這兩年,孩子們經歷過無系統的學習「單元」:舊衣做成布娃娃、筆筒。空心磚做展示架、商店布置、待客禮儀、做點心…..,許多好玩的人「找上門來」–找我們一起玩,一起進行更有意義的學習。


1.照相機計畫
Malinda老師是在新竹教英文的藝術家,經朋友介紹,到五味屋跟孩子們進行「照相機計畫」。99年7月,Malinda給孩子們隨手拍相機,教導孩子紀錄生活中影像,每張照片做簡單記錄,兩週後,照片沖洗,印出照片後,分享照片,用照片做成小書。此外,Malinda另外挑出適合展示的照片,請朋友以手工方式製作外框,七星潭「夏太熱PIZZA」老闆Terry 是Malinda的好友,99年8月底孩子們裱框後的作品,在「夏太熱PIZZA」以party 的方式展覽進行義賣,有很多外籍人士參加,五味屋的「小小攝影家」們到現場去解說自己的作品,義賣所得,成為五味屋孩子的築夢基金。

2.小詩人、小作家
師大附中任教的顧蕙倩老師,在人醫會王益暉醫師的facebook閱讀了王醫師到五味屋義診的故事,蕙倩老師7月25日來信五味屋,規劃一整套教孩子寫詩、創作繪本。蕙倩老師說這是「圓夢課程」,孩子們從欣賞詩、大自然中認識詩,到自己完成一本詩集。從五種說故事方法開始學習、廢物利用製作繪本,並寫下一本書的企畫案,繼續寫作。預計暑假開始進行。

3.生活講座
與花蓮縣政府社會處婦幼科合作,進行生活講座,如「智慧妙管家」,由家事達人陳安祺老師來到五味屋,帶領五味屋的小老闆跟社區民眾一同學習神奇的家事魔法,上半場是介紹收納技巧,下半場是清潔秘訣,演講過程中一片歡樂、充滿創意,原來做家事真的很有趣哩!

4.環境教育
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,進行系列環境教育學習活動「生態之美」、「認識外來侵種」並實地帶孩子們在社區中拔除小花蔓澤蘭,清除社區內有害之外來種植物。

回到上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