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內頁主視覺
:::
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

跟著廚師過兩天部落生活

冒著大風大雨從台北經過蘇花公路到達東台灣,澳門氹仔青少年服務隊跟在天鴿颱風的後面蒞臨了花蓮⋯⋯

Day 1
第一天,工作人員們到外婆的家與孩子們初次見面。由於澳門慣用的語言是粵語,當工作人員向他們說早安時,孩子們帶著害羞的語氣用普通話道了聲早安,正式地拉開了為期兩天的工作體驗活動序幕。

 

鳳林菜市場採買去
「你們澳門有傳統市場嗎?」
「小時候有,後來被拆掉了。」
「你有自己下廚過嗎?」
「沒有,都是媽媽煮的。」

在與孩子們的問答中得知,在都市化程度高的澳門,孩子們很少有機會參與從採買到完成一道菜的過程。
 


 

淳手工坊之大廚體驗
「有手套嗎?」
「手套在旁邊,其實你切完肉再去洗手就好了。」
「那不用了,我直接切。」
「你會切蔥花嗎?」
「會呀!」
「那就都交給你了!」

「淳手工坊」是業師淳安媽自己的小天地,這次活動特別分享給五味屋以及澳門的孩子,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廚師的大廚房環境,開始與淳安媽一起「共煮共食」。有些孩子已經有做菜的經驗,有些則是第一次學會如何使用菜刀。大家跟著淳安媽一步一步地將食材變成料理。

完成了自己煮的午餐後,孩子們在餐桌前坐定,並向淳安媽說了聲「辛苦了!」然後開始品嚐自己做出來的菜餚。雖然製作過程中,由於第一次來台灣的興奮,前一天晚睡,有些孩子懶懶的、提不起勁,但當看到一桌自己親手製作的作品時,他們開心而驕傲地告訴大家,哪一道菜是自己做的。

淳安媽家的竹林
「你們有搭過這種車嗎?」
「沒有耶,澳門也沒有這麼多的山林。」
「我的鋸子怪怪的,鋸不了竹子。」
「是嗎?我試試看(換手試用中)。沒有啊,這把鋸子很好用的。」

午餐結束後,淳安媽部落裡的獵人阿公開著農用載運車到了門口,催促著大家整裝出發去山上的竹林。一行人擠在農用載運車後面,孩子們在路上顯得有些興奮,這是他們第一次搭乘這樣的交通工具,也是第一次這樣靠近山林。

這些初到花蓮、對蚊蟲不懼的孩子們,竟然穿著短袖短褲行動,看在久居花蓮,尤其是豐田地區的工作人員眼中,只有萬分的佩服。上山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些小插曲,由於孩子們穿著不太止滑的鞋子,大家便互相幫忙扶一把、拉一把,展現了深厚的團隊情誼。不過,相信下次大家一定會準備好上山的所有裝備!

淳安媽給每個人分配了一個任務,那就是要完整鋸好一根竹子。有的孩子三兩下就完成了,而有的孩子則花了比較長的時間來找到使用工具的訣竅。過程中值得一提的是,已經完成任務的孩子會幫自己的夥伴噴防蚊液,並教導如何鋸得更順手,從中可以感受到孩子們之間願意互相分享、扶持的心意。


竹筒飯前哨戰
拖著有些累的身體回到了淳安媽的家,為了隔天早上的竹筒飯製作更省力一些,淳安媽帶著孩子們挑選可以用的竹子並進行長度的修剪,再由淳安媽的母親帶著大家把每一根竹子刷得乾乾淨淨,結束第一天忙碌的大廚生活。

Day2

竹筒飯開工

「媽媽,我們有一個要求,等我們灌完米再跟你提出。」
「你們想做什麼都可以提出,沒問題。」
「媽媽,不行,我們要先做完才可以提出請求。」

第二天早上,孩子們圍在大鋼盆旁,認真地將糯米灌進一支支竹筒裡。孩子們用粵語聊著天,仿佛在重現台灣舊時的家庭代工場景,一邊工作一邊話家常,畫面充滿了溫馨的氣氛。後來,社工老師向淳安媽透露,孩子們有個請求,但他們堅持在完成灌米的工作後才有資格提出。原來,孩子們想要帶自己鋸的竹子回家鄉。淳安媽笑著對孩子們說當然沒問題,於是幾個孩子滿足地將竹子放進自己的袋子裡,準備帶著這份特殊的「手信」回澳門。

大家一起將灌好米的竹筒裝進大胖子鐵桶裡,加水,開始烹煮。在等待竹筒飯熟成的同時,午餐的製作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。

回到上方